当前页面:首页 > 服务三农

理念要求到实际举措 四大指标勾画现代农业前景
发布时间:2012-02-24    浏览次数:
 国务院日前印发《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以下简称《规划》),使得现代农业在我国实现了从单纯理念要求到具体实际举措的跨越。《规划》用具体的目标任务、详尽的数字指标以及差异化统筹推进的发展策略,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进行了全面规划,为今后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发展势头越好,越不能忽视农业发展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提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几年来,中央持续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很多地区正逐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然而,我国人多地少、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村地域广、农业发展不平衡等特点决定了现代农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急需从单纯的概念上升为具体的规划措施,从全国加以推进。《规划》标志着今后5-10年现代农业发展有了纲领性文件。

  缘何此时出台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赵长保说,尽管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势头很好,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发展势头越好,就越可能出现忽视农业的现象。“农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出问题的时候会引起所有人的重视,而一旦发展势头良好,就容易被忽视。”赵长保说。国家在此时出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正是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

  农业部总经济师陈萌山在农业部1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规划》的发布标志着发展现代农业从理念要求变成了实际举措,标志着现代农业发展在国家政策的顶层设计上有了总体部署安排,同时,“十二五”将成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时期。

  据陈萌山介绍,《规划》将现代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概括为“一条主线、两个目标、三个能力、四个化、五个支撑”,即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主攻方向,着力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和体制五个支撑。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认为,《规划》将现代农业从概念延伸为实际措施,对充分理解现代农业的内涵、增强现代农业发展的操作性都有很大好处。

  ——详尽指标勾画现代农业前景

  《规划》提出了现代农业建设“5年取得明显进展、10年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阶段目标。在此定性描述的基础之上,一大亮点就是将发展目标量化为7个方面共27条具体、可考核的指标,在2015年加以初步实现。相关专家一致认为,此次《规划》制定的目标重在量化,指标相对较为稳妥,并不冒进,多数实现起来难度不大。但是同时应注意避免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种种意外情况,例如气候反常、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干扰。

  指标一:5.4亿吨——到2015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4亿吨以上。

  201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约为5.7亿吨,实现“八连增”,并连续5年超过5亿吨,但2015年5.4亿吨的目标甚至少于今年粮食总产量。对此,赵长保做出了解读,他认为,首先,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等同于粮食总产量。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超过5亿吨,应该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经稳定在5亿吨以上。其次,去年的气候灾害对粮食生产影响不大,加之各种政策刺激使得粮食产量实现逆势增长,但要保持粮食产量的常态化,仍需要做很多的工作。因此,5.4亿吨的目标应该是一个比较合理的预期。

  指标二:55%——到201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5%。

  农业科技创新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依靠农业科技发展现代农业已经成为农业行业共识。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近年来一直在提升,2011年达53.5%。为了实现55%的目标,《规划》提出实施现代种业工程、农业信息化建设工程、新型农村人才培养工程等与之相关的重大工程。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Page]

 

 上一篇:关注“两会”——农村社区建设的“蝶变效应”

 下一篇:提升农业信息科技创新与公益服务能力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鲁CP备11033178号-1

主办: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电话:0534-2321660 地址:德州市德城区德兴中大道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