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首页 > 科研动态

2011年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发布时间:2011-05-16    浏览次数:

2011年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小麦分团

  一、浇好拔节水,施好拔节肥

  目前我省胶东、鲁中及鲁北等部分地区小麦尚处在拔节初中期,鲁南、鲁西南大部分地区小麦处于拔节中后期,是肥水管理的关键时期。因此,对前期没有进行春季肥水管理的一类苗,或者早春进行过返青期追肥但追肥量不够的麦田,均应在拔节期追肥浇水,一般亩追尿素1520公斤。

今年,我省在更大规模、更大面积上进行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尤其是整县、整乡镇的高产创建活动对小麦的产量目标要求比较高,所以一定要把防止后期倒伏作为高产创建地块的一项重要措施抓好。近几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防止后期倒伏,除了精量播种培育合理群体结构、氮肥后移、化控等措施外,在小麦拔节期追肥时增施钾肥具有明显的防倒增产效果,所以,建议高产创建地块在拔节期追肥时结合氮肥亩追钾肥612公斤。

  根据小麦的春季需肥规律,施肥应该以尿素为主,复合肥氮素含量较低,不适合春季追肥。追肥时要注意将化肥开沟深施,杜绝撒施,以提高肥效。

  二、浇好挑旗水,酌情追好挑旗肥

  挑旗期是小花退化较集中的时期。保花增粒并为提高粒重打好基础是这一时期麦田管理的主要任务。挑旗期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此时灌溉有利于减少小花退花,增加穗粒数,并保证土壤深层蓄水,供后期吸收利用。因此,对挑旗期没有降雨或降雨较少的地区,应抓紧浇好挑旗水。缺肥地块和植株生长较弱的麦田,可结合浇水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

  三、因地制宜,浇足浇好扬花灌浆水

  小麦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占整个生育期耗水总量的四分之一,需要通过浇水满足供应。干旱不仅会影响粒重,抽穗、开花期干旱还会影响穗粒数。所以,小麦扬花后1015天左右应及时浇灌浆水,以保证小麦生理用水,同时还可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高温对小麦灌浆的不利影响,减少干热风的危害,提高籽粒饱满度,增加粒重。此期浇水应特别注意天气变化,严禁在风雨天气浇水,以防倒伏。成熟前土壤水分过多会影响根系活力,降低粒重,所以,小麦成熟前10天要停止浇水。

  四、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防止“倒春寒”冻害

  近些年来,我省小麦在拔节期常会发生倒春寒冻害。有浇灌条件的地方,在寒潮来前浇水,可以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对防御早春冻害有很好的效果。因此,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降温之前及时浇水。若一旦发生冻害,要抓紧时间,追施速效化肥,促苗早发,提高高位分蘖的成穗率,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并及早喷施植物细胞膜稳态剂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受冻小麦尽快恢复生长。

  五、实施叶面喷肥,大力推行“一喷三防”

  小麦生长后期叶面追肥,不仅可以弥补根系吸收作用的不足,满足小麦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而且可以改善田间小气候,减少干热风的危害,增强叶片功能,延缓衰老,提高灌浆速率,增加粒重,提高小麦产量。因此,可在灌浆初期喷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0.2%的天达2116植物细胞膜稳态剂溶液,每亩喷5060千克。叶面追肥最好在晴天下午4点以后进行,间隔710天再喷一次。喷后24小时内如遇到降雨应补喷一次。为了简化操作,叶面肥可与杀菌剂、杀虫剂结合施用。如每亩用40%多菌灵乳剂5080毫升、50%辛硫磷乳油5075毫升、天达2116植物细胞膜稳态剂50克,对水50公斤配成混合液,进行叶面喷施,可起到同时防病、防虫、防干热风等“一喷三防”效果。

  六、搞好预测预报,及时防治病虫害

  小麦拔节以后,随着温度提高,各种病虫害逐步进入多发期,要注意搞好预测预报,适时防治。防治的重点是麦蚜、麦蜘蛛、地下害虫、纹枯病、白粉病、全蚀病、根腐病、叶锈病等。

  防治麦蜘蛛。可用[Page]0.9%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小麦吸浆虫,要重点抓好两个时期的防治。在4月中旬亩用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11.5公斤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150200毫升兑细砂或细沙土3040公斤撒施地面并划锄,施后浇水防治效果更佳。也可在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的成虫发生盛期,亩用5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30毫升对水喷雾,兼治一代棉铃虫。防治地下害虫。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每亩4050毫升喷麦茎基部。防治麦蚜。可用10%吡虫啉乳油每亩1015克喷雾,兼治灰飞虱。防治纹枯病。可用5%井冈霉素水剂每亩150200毫升兑水75100公斤喷麦茎基部,间隔1015天再喷一次;防治白粉病、锈病,可用20%粉锈宁乳油每亩5075毫升喷雾;防治赤霉病、叶枯病和颖枯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75100克喷雾。以上病虫混合发生可采用对路药剂一次混合施药防治。

  对杂草较多地块,应采用人工方法拔除,千万不能采用除草剂防除。因为小麦拔节后使用除草剂一方面除草效果差,另一方面易对小麦造成药害。

 

 上一篇:统一思想 高效落实——贺院长3月2日在中层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全文)

 下一篇: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鲁CP备11033178号-1

主办: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电话:0534-2321660 地址:德州市德城区德兴中大道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