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首页 > 服务三农

提高种地收益不愁“无人种地”
发布时间:2012-04-01    浏览次数:
如果真正让“种地有利可图”,不仅可能会有很多农民不愿进城,已经“漂”在城里的新生代农民,也会争相回乡种地;那些城里人,那些资本,也会想方设法去种地

  近日,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联谊会理事会会长师昌绪为代表的15位两院院士联名向中央决策层提交的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三点建议尤为令人瞩目。这15位两院院士指出,若不从战略上研究并解决新生代农民弃农的问题,人口大国将面临无人愿种地的境地。(3月19日《中国青年报》)

  种地依靠“三八六一九九”(妇女、儿童、老人)部队,在很多农村的田间地头,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青壮年,特别是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不愿意回农村,不愿从事农业生产,也是事实。若现在的体制机制不改,人口大国确实可能面临无人愿种地的风险,但是如果将思路局限在新生代农民身上,恐怕是一条错误的思路。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愿意当农民的人,是大有人在的,不同的是,愿意“面朝黄土背朝天”种地的人不多了。比如养殖业,不仅屡有大学生回家养猪致富的新闻报道,就连国企巨头武钢、互联网企业网易、国际投行高盛,也都一只脚踏入了养猪场,北大也有毕业生甘愿去卖猪肉。发展经济种植,大学生回乡种植果园、种菜、种药材的新闻也不少。但与大学生回乡种地的相关新闻,只是偶尔见到“生活压力大,大学生宁愿回家种地,不在城市蜗居”的报道。

  世界工业化国家的农业就业人口大部分在20%左右。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65656万人,占总人口的48.83%;同时,流动人口(人户分离人口)为2.3亿,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为74.4%,即使这2.3亿全是农民工,我国农村人口则还有4.2亿,在刨去非劳动年龄人口,则还有3.15亿。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农村并没有出现所谓的劳动力短缺问题,依然至少有40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因此,对已经“漂”在城里的新生代农民,核心问题不是引导他们返乡,而是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城里“生根”,为他们提供继续追逐梦想的机会与条件。

  但现实的“无人愿种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市场经济下的收益盘算,种地不合算,不仅不赚钱,有时还亏本。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依然薄弱,传统农业仍占绝大多数,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另一方面,种子、农药、化肥、油料、农机、电费、水费等农业物质产品的价格仍在不断上涨,而农产品的价格仍然偏低,两相抵消,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利润嗅觉最敏锐的资本,不选择种地;而只有毫无技能的“三八六一九九”(妇女、儿童、老人)部队在苦苦支撑,“无人愿种地”实属正常。

  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强调,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要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那么试问:农业转型靠谁来“科技创新”?靠新生代农民吗?是的,新生代农民从农村出来,理论上对农村熟悉,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新生代农民在整体上,并不是科技文化素质最高的群体,更应该了解的是,现在30岁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真正懂农活愿意干农活的其实寥寥无几。实际上,发展现代农业应该“英雄不问出处”,城里人也是建设我国现代农业的生力军,他们文化层次较高、思维方式新颖、意识敏锐,同样也有成功的优势。现代农业建设、城乡统筹发展,是一个国家的事情,是整个社会的事情。

  “无人愿种地”,只是一个表面现象,不解决“种地少利可图”的现实,这种现象就会持续。如果真正让“种地有利可图”,甚至有大利可图,不仅可能会有很多农民不愿进城,已经“漂”在城里的新生代农民,也会争相回乡种地;那些城里人,那些资本,也会想方设法去种地。

 

 上一篇:空心化农村如何“养活中国”

 下一篇:棉花所赴宁津示范基地进行技术指导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鲁CP备11033178号-1

主办: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电话:0534-2321660 地址:德州市德城区德兴中大道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