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首页 > 服务三农

代表委员为现代农业发展建言献策
发布时间:2012-03-08    浏览次数:
   在连续9个中央一号文件的支持下,按照“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思路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初步形成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农业发展活力显著增强。从投入支撑到科技创新,现代农业内生动力更加强劲,“三农”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已经到来。

  “当前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到了一个重要的机遇期。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粮食连续八年增产,农业科技贡献率、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53.5%54.5%,标志着农业的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显著改善。”民革天津市委会副主委王玉佩委员表示,“十二五”时期,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我们要好好把握这一机遇,充分利用好各种利好政策,继续加大对“三农”事业的投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大的飞跃。

  经营强主体人员提素质生产扩规模

  ——发展现代农业亟须破解“三道题”

  2011年底,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2.17万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28万个,其在经营规模、辐射带动、盈利能力、融资能力、品牌建设、销售渠道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已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力量。

  “要想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就要推动政策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司长钱克明委员阐释自己的观点,我们过去研究“三农”问题的视角都是从家庭承包经营出发,政策的着力点也是传统的家庭承包经营户,在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持续转移的背景下,专业生产大户、专业合作社以及涉农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未来将承担我国粮食以及大宗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任,也将是未来我国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但是针对新型主体的专项扶持政策不多。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新型主体的发展面临‘三难’、‘三不足’,即稳定土地流转关系难、融资贷款难、农业保险难,政策支持不足、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以及公共服务不足。”钱克明认为,“今后要推动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生产要素的紧密结合,要在收入补贴向小农户倾斜的同时,使新增的生产性支持和新的生产要素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通过这种制度安排和政策导向,既推动发展现代农业,又防止小农户陷入贫困。”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一大批现代农民,我们也称之为职业农民,他们是未来我国农业发展最基础的力量。”王玉佩坦言,当前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的现状还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尤其是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快速转移,如今的农业发展呈现出典型的“老人农业”特质,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成为影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最根本的问题。

  “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农业生产规模狭小,农业生产率低。”王玉佩分析说,这对于现代科技的推广、机械化发展都会产生制约。

  财政投入社会参与金融支持

  ——构建现代农业新型投入机制

  “解决现代农业存在的问题,关键还是缺钱。”钱克明说,无论是培训农民,进行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还是改善设施装备条件,都需要投入作为支持。

  去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达301933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投资6792亿元,只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25%,远低于同期农业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10%的水平。投入严重不足且效益低下,导致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强。

  “目前,虽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总量依然不足,渠道依然单一。”钱克明建议推动农业投入相关法规的制定,明确农业投入的含义和范围,对农业投入的来源渠道和决策程序等进行刚性规定,同时,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发展基金的引导作用,进一步鼓励社会资本和农民自身更多地加大现代农业建设投入。

  “不仅国家要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还要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浙江省政协副主席何明光委员认为,“可以预期,‘十二五’期间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将是农业投资的又一个黄金期。”[Page]

  “现代农业是高投入、高回报也是高风险的行业,近年来,保险行业努力通过推广农业保险,增强农村、农业抗风险能力。”山东保监局局长任建国代表在两会上再次提出一份《关于加快农业保险发展的建议》。他认为,要加快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就农业保险而言,一方面要加快农业保险立法,另一方面要建立巨灾风险基金,加强保险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此外,还应取消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的县级配套,财政补贴全部由中央、省、市三级承担。

  “当千军万马投资农业之势形成,现代农业的转型和发展必将提速。”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委员看好现代农业的投资前景。“近两年,农业投资持续升温。由于看好未来的发展前景,更多的社会目光聚焦农业,一些大的企业和投资机构纷纷涉足农业,农业成为了社会资金热捧的对象。”刘永好认为,应该鼓励助推农业产业投资,从政策上鼓励农民通过自主创业或者以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践行农业投资,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使其成为新型的农业大户或农企老板;积极引导和鼓励工商企业进入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同时,加快国际间农业领域合作,鼓励涉农资本参与海外农业资源的投资和并购,以保障粮食安全和我国农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科技主导种业创新政策激励

  ——激活现代农业发展内驱力

  “与传统农业不同的是,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科技是决定性的力量。”北京市农委副主任李成贵委员分析说,2011年我国粮食总产达到11424亿斤,实现了连续八年增产,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科技进步。今后,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约束,“要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必须把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走以科技为主导力量的内涵型扩大再生产之路。”

  盘锦北方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许雷委员认为,“科技创新中,育种科技的创新非常重要,关系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他建议,要加大对科技育种企业的支持,重点扶持建设大型种子繁育基地,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龙头企业,提高国内种业整体竞争力。

  安徽省凤台县真菌协会会长鲁中祝代表讲述了发展现代农业对于科技创新的迫切需求。“一般的设施大棚基本是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农户对生产的管理,主要靠经验,很难准确应对环境的变化和植物不同生产时期的管理要求,经常会造成品质和产量的下降。”她告诉记者,“如果能将智能化控制技术引入设施栽培中,通过电脑智能控制光、温、水等要素,能为动植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和营养条件,使产量提高30%,同时节约了劳动力成本,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水肥利用率。”她认为,在设施栽培领域,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应用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我国各地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程度、文化习俗各不相同,农业发展呈现出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因此,各地的现代农业建设不能齐步走、一刀切。”钱克明提醒说,现代农业发展,应结合各地资源禀赋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别明确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并研究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区域性农业发展扶持政策。

 

 上一篇:代表委员热议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下一篇:“十二五”期末基本上达到农民工工资无欠薪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鲁CP备11033178号-1

主办: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电话:0534-2321660 地址:德州市德城区德兴中大道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