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首页 > 服务三农

科技强 农业兴——山东德州农业科技发展现状调查
发布时间:2012-03-02    浏览次数:

德州市德城区二屯镇花棚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农业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农业科技工作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目前德州市农业科技发展情况怎样?存在哪些制约因素?未来又该如何发展?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近年来,德州市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在政策上给予重点支持,在资金上给予重点投入,在人才上给予重点配备,全市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达到48%,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科技贡献率达54%——

  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在去年10月25日召开的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上,宁津县山东良星农业科学研究院培育的小麦新品种“良星77”顺利通过国家审定,实现了我国小麦矮秆育种的新突破。

  近年来,德州市持续加大对农作物育种攻关的技术、资金投入,新品种培育工作不断取得突破。目前全市共有31个农作物品种分别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以鑫秋种业和良星种业为代表的一批良种繁育龙头企业、以馨秋种苗为代表的高效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拉长了农业产业链条,提升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经济附加值。

  与此同时,良种繁育大面积推广。目前全市小麦良种繁育面积达41.2万亩、棉花良种繁育面积11.02万亩,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第一。小麦良种连续3年供应山东、河北、河南、山西等8省市的400多个县,累计推广7000多万亩。德利农988、德育4号、德利农10号、良性8号、良星4号等5个自主知识产权玉米品种在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北京、天津等多个省市的200多个县得到推广,累计推广面积2000多万亩。

  德州市还加大农业科技成果的申报力度,2006年以来,争取到市科技计划项目5项,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30多项,引进繁育推广作物新品种20多个,良种普及率达到99%以上,全市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达到48%,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4%。得益于此,全市粮食种植水平明显提高,去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 157.8亿斤,比 2005年增长51.3%。

  农技推广机构覆盖所有乡镇——

  有效破解科技入户“最后一公里”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解决农业科技入户 “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近年来,德州市高度重视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建设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工作。 2009年,临邑、陵县、平原、乐陵4县市承担了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以此为契机,全市加快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步伐,合理配置农业技术推广资源,整合农技推广力量,健全充实县乡农技推广机构。

  目前,德州市基本建立了以县级农技推广中心为龙头,以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以村级示范户为辅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全市共有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137个,农技推广机构覆盖了所有乡镇,其中县级机构 31个,区域站33个,乡级73个。各县农业局整合农技资源,与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联合开展农技服务工作,形成了上有专家教授、中有县乡技术员、下有科技示范户和辐射带动户的科技传播通道,把农民需要的科技真正送到了农户,有效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和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问题。

  各级农业部门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活动,争取承担科技成果转化课题和试验项目等,推广各类农业先进技术。近年来,大力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增施土杂肥、商品有机肥等培肥地力技术,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等,全市80%以上的粮田成为了高产稳产田。

  逾20万农民接受培训——

  打造高素质农民队伍

  去年11月13日,德州市2011年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班开班。来自齐河、陵县两地的192名基层农技人员走进课堂,与省、市农业专家面对面交流,学习先进农业技术。“培训让我大有收获,回去后我会把这些知识传播到各家各户,让他们用这些新技术增收致富。 ”接受培训的技术员纷纷表示。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的是新型农民。依托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新型农民创业培训三大载体,借助测土配方施肥、高产创建等项目,近年来,德州市加大了免费农业科技培训力度,共培训农民逾20万人,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农业科技水平和务工技能。[Page]

  全市涌现出一大批高水平的粮食生产大户。去年,临邑县德平镇西关村农户魏德东,10亩高产攻关田亩产达973.4公斤,夺得2011山东粮王大赛“粮王”桂冠;2010年,临邑县翟家镇农户孙丰忠,10亩高产攻关田亩产达到1029.6公斤,摘得2010山东粮王大赛“粮王”桂冠。据统计,自2004年以来,我市共计10人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称号,26人次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大户。

  德州市狠抓农村科普工作,通过组织实施科普村村通和科普惠农工程,在全市8000多个自然村设立了科普宣传栏、1000多个乡镇(街道)建成设施齐全的科普服务站,组建了3000多人的农村科普志愿者队伍,形成了“三个一”(一站、一栏、一员)农村科普服务体系,农村科普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科技创新需持续发力——

  多方联手综合施策

  不容忽视的是,尽管已取得不小发展,但目前德州市农业科技仍存在创新推广环节力量薄弱、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业内人士建议,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方联手综合施策。

  ——建立健全激励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机制。支持鼓励农业企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加快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转化,促进各类先进适用技术在农村推广应用;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人才信息库,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构建完善以市、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积极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农技推广队伍中,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强化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资金上给予扶持、在技术上给予帮助,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真正发挥领军作用。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针对农业生产需要和农民需求开展技术研发与科技服务。围绕大型农业项目,整合各方面科技力量和科技资源,注重抓住关键环节,抓好示范样板,搞好高产攻关,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形成共同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的合力。(德州新闻网)

 

 上一篇:农业部启动春季种子市场检查 确保春耕用种安全

 下一篇:农业部:定点解决农产品滞销卖难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鲁CP备11033178号-1

主办: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电话:0534-2321660 地址:德州市德城区德兴中大道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