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印发的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强调持续加大财政支农投入的同时,将“大幅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摆在了突出位置上。透过这一重要文件,今年我国农业投入将有何新动向?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将有哪些新亮点?带着这些问题,记者8日采访了财政部有关负责人。
再提“三个持续加大” 夯实粮食增产“资金保障”
粮食增产离不开财政资金支持。从2003年中央财政2千多亿元的“三农”支出,到2011年中央财政“三农”支出超过1万亿元,伴随国家财力的不断增强,中央财政“三农”投入逐年迈上新台阶。
为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在“三农”投入上再次要求“三个持续加大”,即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
此外,为更好调动农民群众种粮、地方政府抓粮的积极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出继续加大农业补贴强度,进一步加大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
对此,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2012年,中央财政将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继续优化支出结构,加大“三农”投入力度,积极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为夺取农业好收成、促进农民较快增收、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加大扶持粮食生产投入力度,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资金保障力度,努力建立健全财政支农支出稳定增长机制。
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至2010年,中央财政支持“三农”投入从2626.2亿元增加到8579.7亿元,年均增长21.8%,其中与粮食生产相关的投入从1029亿元增加到4575亿元。财政部预计,2011年中央财政“三农”支出有望达到10408.6亿元,增长21.3%。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缓解粮食增产“软约束”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
而面对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科技发展水平仍较落后的现状,这一重要文件更是着眼长远发展,对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出明确要求,即要“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权威人士指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一大亮点是提出农业科技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在强调“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在农业科技上,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财政承担主要责任的基本政策取向。
此外,文件突出强调了农业基层推广体系的能力,并提出了“一个衔接、两个覆盖”政策,即:乡镇农技人员工资待遇要与当地事业单位的平均收入相衔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要基本覆盖所有农业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要覆盖全部乡镇。此举被视为财政支持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重大政策突破,也是激励和发挥基层广大农技推广人员作用的关键所在。
对此,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下一步,中央财政将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努力构建财政农业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稳定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科技研究,逐步提高科研机构运行经费保障水平,大力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着力推进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增强科技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撑能力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中央财政将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带动更多的企业和其他社会资金投向农业科技领域,促进提高农业科技的社会投入水平。
财政部统计,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农业科研、农业技术与服务体系等方面的资金合计187亿元。各地财政部门也持续加大了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力度。来自浙江省农业厅的数据显示,2012年该省财政新增1亿元科技经费中的6000万元已经确定用于农业科技,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Page]
强化支农资金监管 确保钱花在“刀刃上”
随着国家农业投入资金的加大,如何加强资金监管,确保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成为发展“三农”的新课题。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有效整合国家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切实加强财政“三农”投入和补贴资金使用监管,坚决制止、严厉查处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等违法违规行为。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2012年,中央财政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强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监管,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力度,坚决制止、严厉查处侵害农民利益和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等违法违规问题,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和资金安全有效。
这位负责人指出,下一步,财政部门将深入推动财政涉农资金的整合和统筹使用,促进形成部门协调、上下联动、步调衔接、安全有效的涉农资金使用管理新模式。同时,组织开展农村低保、水利专项、新农合、新农保等各项涉农资金的专项检查,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此外,还将切实加强财政涉农资金基础管理,并充分发挥基层财政就地就近监管作用。建立健全覆盖涉农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监管和绩效评价全过程的管理制度体系,深化涉农资金管理机制体制创新,加强涉农资金管理各项基础工作,努力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