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首页 > 科研动态

冬小麦抗渍防冻保播种保越冬技术方案
发布时间:2021-11-03    浏览次数:

    受连阴雨天气影响,黄淮海部分地区小麦播期推迟15—30天,晚播小麦比例将大幅提高。受“拉尼娜”影响,近期出现较为明显的降温过程。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有多次降温过程,不利于晚播小麦培育壮苗和安全越冬。为科学应对渍涝灾害和低温冻害,以及有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抓好小麦秋冬种和晚播小麦田间管理,夯实明年夏粮丰收基础,现制定冬小麦抗渍防冻保播种保越冬技术方案如下。

一、抗渍涝抢播种

    针对今年的天气条件和生产形势,坚持“一个主线”“三个服从”,全力做好小麦播种。以土壤墒情为主线,优先安排墒情适宜地块进行整地播种,切实解决农机不足的矛盾;土壤过湿地块,不要盲目安排农机进地,以免影响整地质量,防止烂耕烂种。坚持播期服从墒情,当土壤相对含水量达70%—80%时播种,切实做到适墒播种;坚持播期服从播种质量,努力做到精细整地和适量播种,确保苗齐苗匀苗壮;坚持播量服从播期,根据播期确定基本苗,做到早播宜少、晚播宜多,着力构建合理群体。

    努力做到适墒适期相结合、精细整地和精细播种相结合,千方百计抢抓播期和抓好播种质量。对墒情适宜的田块,能早一天就早一天,争取种子早下地,强化精细整地,确保播种质量。对土壤过湿的田块,少进地、少动土、促散墒,待土壤墒情适宜后再整地播种。对土壤偏沙性、墒情较适宜的田块,播种深度按正常要求,一般3—5厘米;对土壤偏粘、湿度偏大的田块,可适当浅播,以3—4厘米为宜。对晚播小麦,坚持以种补晚、以密补晚、以好补晚、以肥补晚和以促为主的“四补一促”原则,做到播期、播量与播种方式相协调,随播期推迟,适当增加播种量,最大亩播量不宜超过20—22公斤;适当增施底肥,氮肥基追比可调整到5:5或6:4,并做到氮、磷、钾平衡施肥,特别是要重视施用磷肥,可以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和分蘖增长,提高分蘖成穗率。

二、防冻害保越冬

   目前,“拉尼娜”现象已形成,黄淮海地区出现降温过程,降温时间早、降温幅度较大。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一段时间还会出现多次降温过程,对培育冬前壮苗和保苗安全越冬带来不利影响。总体看,黄淮海地区土壤墒情有利于小麦越冬,但由于今年晚播面积大、弱苗比例高,大部分地区小麦苗小根浅,很难形成冬前壮苗,加之植株养分积累少,抵御低温冻害能力下降。

    今年黄淮海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充足,不再需要浇越冬水,越冬前重点抓好麦田镇压,防冻保苗安全越冬。坚持压干不压湿,对土壤墒情适宜的地块做好镇压,土壤过湿的地块不宜镇压;坚持压软不压硬,对土壤封冻的地块不宜镇压,防止压断麦苗造成死苗;坚持压轻不压重,对晚播麦要轻压不要重压,避免出现机械损伤。此外,对苗情偏弱的地块,结合降雨,及早补肥,促弱转壮;对土壤墒情变差的地块,及时浇越冬水,保苗安全越冬。

三、防病虫控危害

    今年黄淮海大部分地区土壤湿度大,有利于病虫害发生和草害滋生,增加了危害风险。要压低春季病虫害发生基数,压前控后,重点防控好条锈病、茎基腐病、纹枯病和地下害虫等病虫害,力争早发现早防控,切实减轻病虫草害为害。

    针对当地主要病虫害,强化落实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等措施,延缓病虫发病时间,降低病虫发生基数。对小麦条锈病,坚持“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控策略,防止小麦条锈病蔓延危害。对小麦茎基腐病,强化前期防控,切实做好药剂拌种和苗期防治。对小麦草害,坚持春草秋治,在秋季气温适合时,选用对路药剂,抓紧开展化学除草。

四、强田管促转化

    今年黄淮海地区小麦播期推迟明显,秋季降温偏早,对培育冬前壮苗和安全越冬较为不利。坚持“早管适促、增温保墒、促根早长”的技术路线,切实抓好冬春管理,促弱苗转化,奠定群体基础。[Page]

    对底肥不足、叶片发黄、长势偏弱的晚播小苗,出苗后酌施氮肥,促苗转化升级。抓好早春返青期管理,镇压划锄、增温保墒,尽量不浇水或晚浇水,促小麦早发快长;坚持少量多次、前少后多的原则,抓好春季肥水管理,重施起身拔节肥水,促进分蘖成穗,确保形成足够成穗数。对基本苗和底肥充足的麦田,肥水管理应推迟到拔节或拔节后期,防止旺长,构建合理群体。

五、抗干旱保生长

    历史经验表明,涝旱易转换,抗涝不能忽视抗旱。今年秋季雨水多,土壤底墒充足,但晚播小麦根系下扎浅,如果冬春出现旱情,对小麦苗情转化较为不利。要立足抗旱促春管,抓好春季肥水管理,搭好丰产架子。

    有条件的地方,要蓄好抗旱水源,应对抗旱之需。对有灌溉条件的受旱地块,集中水源浇水保苗,灌溉后及时浅中耕,切断土壤表层毛细管,减少蒸发,保住墒情;对无灌溉条件的旱地麦田,土壤化冻后及时镇压,提墒保墒;在小麦中后期,适时喷施抗旱保水剂、叶面肥,提高植株抗旱能力。

 

 上一篇:2021年德州市秋收秋种技术意见

 下一篇:“四补一促”晚播小麦应变栽培技术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鲁CP备11033178号-1

主办: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电话:0534-2321660 地址:德州市德城区德兴中大道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