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首页 > 科研动态

夏玉米中后期管理技术意见
发布时间:2021-08-13    浏览次数:

今年,我市玉米播期总体较常年略偏晚。由于播种期间墒情适宜,播后气候条件总体有利,再加上关键技术措施落实比较到位,病虫害发生较轻等,当前全市玉米长势总体较好,为秋粮丰收搭好了架子。玉米生长中后期是决定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关键时期,生产管理的主攻方向是穗足、穗大、粒多、粒重,主要措施是壮植株、促授粉、防减灾、防病虫、延衰老、适期收,为玉米授粉和灌浆创造良好的条件,充分挖掘品种的高产潜力,实现高产高效。

一、合理肥水管理,延长植株功能期

我市夏玉米普遍实行种肥同播,由于前期降水多,强度大,植株生长较快,土壤养分尤其是氮素淋失严重,易造成中后期脱肥。小喇叭口到大喇叭口期,是玉米营养生长最旺盛的阶段,也是需肥量最大的时期,应及时追施攻穗肥,确保形成合理的生物产量和大穗。可利用无人机在玉米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缓释氮肥等混合液,延缓叶片衰老、促进光合产物积累和运转,增加粒重。大喇叭口到抽雄吐丝期,是玉米对水分最为敏感的时期,大喇叭口期如发生“卡脖旱”,容易导致雌雄穗生长不同步,花期不遇,授粉质量差,造成秃尖或花粒,影响粒数,因此穗期一定要保证土壤墒情适宜,中后期遇旱浇水,遇涝排水。

二、抓好“一防双减”,实现“虫口夺粮”

据植保部门预报,今年玉米中后期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重于常年。草地贪夜蛾、三代粘虫、棉铃虫、玉米螟、大斑病、褐斑病普遍发生,南方锈病偏重发生可能性大,危害盛期在8月份。大喇叭口至雌穗萎蔫期是进行“一防双减”的关键时期,应科学组配防治鳞翅目害虫的氟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防治蚜虫的氯虫·噻虫嗪、吡虫啉、除脲·高氯氟等杀虫剂和吡唑醚菌酯、唑醚·氟环唑、丙环·嘧菌酯等杀菌剂,利用大型车载施药器械或无人机进行规模化防治,压低玉米中后期穗虫发生基数、减轻病害流行程度,降低病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病虫害防治要防治结合、统防统治、整体推进,确保防治效果。

三、提高授粉质量,确保穗大粒多

八月上旬,我市玉米将大面积进入抽雄吐丝期,授粉质量决定穗粒数,是产量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高温、寡照、阴雨等都会影响授粉质量,这个阶段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遇到特殊天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高温容易导致花粉活力下降,应及时灌水,降低冠层温度。寡照容易导致花粉量减少和活力降低,花期降雨容易造成花粉淋失,降低授粉质量。可用无人机低空飞行,通过气流扰动促进花粉飘散,辅助花粉花丝相遇,提高结实率,确保穗大粒多。

四、科学防灾减灾,实现减损增粮

气象灾害是影响产量的最重要因素。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下半年我市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极端天气偏多,旱涝灾害偏重,气象灾害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玉米中后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气象灾害的多发期。各地应提前做好防灾减灾和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方案,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充分做好防灾准备。应及时疏通沟渠,准备好机械和排水设备等,发生洪涝灾害要尽快排净田间积水,排水后及时追施速效氮肥,也可喷施叶面肥,尽快恢复光合作用。发生强风灾害造成的植株倒伏,植株可以重新站立的,应用竹竿敲掉植株积水,促进生长恢复;造成茎折严重影响产量的,要及时去除或做青贮,翻耕晾晒整地,也可补种生育期短的鲜食玉米、青贮玉米或者经济作物等,力争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因气候不确定性增加,发生旱涝急转的可能性较大,在做好防涝工作的同时,各地要积极做好后期抗旱准备工作,千方百计调度一切可用水源,确保做到应浇尽浇。

五、适期机械收获,发挥高产潜力

今年,我市部分地区玉米播期偏晚,而当前我市种植的大部分玉米品种生育期偏长,如收获较早,将导致部分品种不能完全成熟,对产量影响较大。适期收获可以确保充足的灌浆时间,增加干物质积累和运转,充分发挥品种的高产潜力。要继续做好玉米适期收获的培训和宣传,尽可能提高籽粒成熟度,通过提高粒重来增加产量。建议一般地块在[Page]10月初收获,高产地块在10月10日前后收获。同时,有条件的地块籽粒含水量降至26%或以下时可机械籽粒直收。

六、合理利用秸秆,提高综合效益

要积极宣传,引导推动秸秆综合利用。秸秆还田的地块,要加强对机手的培训,确保玉米秸秆切碎抛匀,深翻时应添加尿素和腐熟剂,加快秸秆的分解,提高地力水平。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开展玉米黄贮和生物质能综合利用,增加经济效益。

 

 上一篇:韭菜有哪些需肥特点?

 下一篇:“三个一”小麦绿色优质丰产管理技术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鲁CP备11033178号-1

主办: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电话:0534-2321660 地址:德州市德城区德兴中大道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