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根腐和茎腐性病害,侵染部位只限于根和茎基部,发病部位由黄褐色变为黑褐色,在小麦灌浆期地上部小麦成簇或成片死亡,麦田呈现出点片“枯白穗”现象,发病越早,减产幅度越大。
一、发病规律
该病是一种土壤寄生菌,种子带菌和机械作业是造成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还可危害大麦、玉米、谷子和禾本科杂草等,发病适温在15℃-24℃,秸秆还田有利于病菌的积累与存活。除此之外,连作重茬发病重,土壤偏碱性发病重,土壤缺肥病重,土壤湿度大有利于发病。小麦发病后再喷药防治,效果很差,所以预防小麦全蚀病的最好方法是在小麦播种前。
二、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搞好产地检疫,禁止从病区引种,种植耐病品种,防止无病区感染。②合理轮作。坚持1-2年与非寄主作物轮作一次,如与棉花、花生、豆类、瓜类、薯类等作物轮作。③平衡施肥。大量增施有机肥,保持氮磷肥平衡,适量施用钾肥,促进小麦根系发育,提高抗病能力。
2.药剂防治。①种子处理。目前有效药剂有苯醚甲环唑(敌萎丹)、咯菌腈(适乐时)、硅噻菌胺(全蚀净)、烯唑醇、戊唑醇等。使用方法:3%敌萎丹50毫升+2.5%适乐时10毫升,对水100毫升,拌10公斤种子;或用2%立克秀或用12.5%全蚀净20毫升,对水200毫升,拌10公斤种子堆闷2-3小时即可播种。②土壤处理。播种造墒前选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2-3公斤+细土20-30公斤,均匀撒于地表旋耕。(河北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