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侵害茎、荚及种子。带病种子长出的幼苗,子叶上现半圆形深褐色凹陷斑,天旱时病情扩展缓慢,低温多雨时,病害扩展到生长点,病苗枯死。成株叶片染病初现褪绿小圆斑,后逐渐形成中间灰色至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蛙眼斑,大小2~5mm,有的病斑呈椭圆或不规则形,湿度大时,叶背面病斑中间生出密集的灰色霉层,发病重的病斑布满整个叶片,融合或致病叶干枯。茎部染病产生椭圆形病斑,中央褐色,边缘红褐色,密布微细黑点。荚上病斑圆形或椭圆形,中央灰色,边缘红褐色。豆粒上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暗褐色,中央灰白,病斑上霉层不明显。
灰斑病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鲁豆10号,绥农8号,黑龙江的合丰25号、27号、28号、29号、30号,合丰34抗1、2、3、4、7、8、9、10号生理小种。但品种抗性很不稳定,在生产中应密切注意病菌毒力变化,及时更替新的抗病品种。
2.提倡农业防治合理轮作避免重茬,收获后及时深翻。
3.喷药防治叶部或籽粒上病害,于结荚盛期采用飞机喷洒36%多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40%百菌清悬浮剂6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