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首页 > 科研动态

谨防小麦赤霉病
发布时间:2014-05-04    浏览次数:

  赤霉病在小麦各生育阶段均容易受害,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在田间以穗腐最常见。

  1.穗腐:通常在乳熟期于小穗颖片基部出现水渍状淡褐色斑点,病斑逐渐扩大至整个小穗或多个小穗,病小穗或病穗呈枯黄色,潮湿天气在颖片合缝处或小穗基部长出粉红色粘胶状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座和分生孢子。若穗轴或穗茎受侵染可造成白穗。在病害发生后期,若遇潮湿天气,长粉红色霉层的地方会长出黑色小颗粒,即病菌子囊壳。病种子变秕,具粉红色霉层。

  2.苗枯:由带菌种子引起。在幼苗的芽鞘和根鞘上呈黄褐色水渍状腐烂,严重时全苗枯死,病苗残粒上有粉红色菌丝体。

  3.茎基腐:称脚腐。自幼苗出土至成熟均可发生,发病初期,茎基部呈褐色,后期变软腐烂,造成整株死亡。

  发病特点:在北方以玉米-小麦或棉花-小麦为主的轮作区,主要初侵染源为遗弃在田间的玉米根茬、残秆、棉铃和堆放在田边地头的玉米秆或棉花秆等。种子内部潜伏的菌丝体存活率很高,主要引起苗枯和茎腐,但对穗腐无影响。造成穗腐的主要初侵染源,是病残体上产生的子囊壳中的子囊孢子落在穗子上侵染所致,重复侵染主要是分生孢子。带菌残体上产生的子囊壳,一般年份到小麦扬花前均可成熟。因此,除品种本身抗病性外,小麦扬花期遇雨发病就重,反之则轻。同一品种,低洼湿度大的田块较湿度小的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抓好麦田开沟排水系统,降低田间湿度;清除田间地头的玉米、棉花秸秆等病残体。化学防治:在小麦扬花初期,每亩用80%多菌灵微粉剂50克或可湿性粉剂100克,对水10千克进行喷雾,如果扬花期间连续下雨,第一次用药后7天再用药一次。(农民日报)

 

 上一篇:如何防治番茄缺钙

 下一篇:使用农药的七大注意事项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鲁CP备11033178号-1

主办: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电话:0534-2321660 地址:德州市德城区德兴中大道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