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主要危害麦穗。病菌在小麦扬花期侵染,使部分小穗枯死,有的在中部,有的在上部,这和小麦开花习性有关。遇潮湿天气可扩展到全部小穗,使之变黄褐色或青枯状,并且在小穗基部或颖壳接缝处生出粉红色霉层,因此也俗称红麦头。病菌侵染茎秆,特别是穗下1~3节和叶鞘,造成秆腐,使上部茎叶干枯并形成白穗。小麦赤霉病菌不仅直接危害结实器官,降低产量,还能产生毒素,危及人畜安全。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只有在小麦扬花灌浆期遇到阴雨天气,空气中又有大量病菌即子囊孢子时,病害才可能大发生。由于年年都会存在大量的病菌,小麦抽穗至灌浆期的天气,特别是降雨量和降雨次数就决定了赤霉病发生的轻重。扬花期阴雨天多,麦穗长时间湿润,利于病菌侵染,病害就重,反之则轻。 阴雨错过了小麦抽穗扬花期,病害不会大发生,大流行。 凡是造成田间湿度增高环境条件,就会加重赤霉病。地势低洼,土质粘重,排水不良,造成麦田湿度高, 氮肥施用过多,小麦长得过于茂密,通风不良或小麦密植也会造成田间湿度大。总之小麦赤霉病发生最关键的因素是小麦扬花期间的温、湿度。在小麦扬花期至乳熟期如遇持续阴雨天气,同时气温保持在 15℃ 以上,麦田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0%以上,将有利于囊孢子的释放和侵染;同时,还会导致赤霉病菌田间侵染时间延长,传播迅速加快,发生程度加重。 如果5月初降雨,利于赤霉病发生,望广大农民朋友注意防治。
防治方法: (1)选用抗耐病品种,是控制赤霉病为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2)深耕灭茬,清除病残体,适期播种,合理施肥、浇水,避免大水漫灌等 栽培措施,降低农田小气候的湿度,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生态环境是防治赤霉病的一项基础措施。 (3)药剂防治。25%戊唑醇乳油2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 80克 或40%多菌灵胶悬剂每亩 100克 或每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 20克 +蚜虱净 30克 等组合配方兑水40-60公斤同时防治麦蚜。一般掌握在小麦抽穗率到10%时喷药,如预报有雨,可抢雨前打药。根据当地小麦抽穗整齐程度和天气状况,有些地方要间隔7天,连续防治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