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首页 > 科研动态

秋季香菇出菇期管理
发布时间:2012-11-06    浏览次数:
1.拉大昼夜温差。白天气温高,盖层薄膜,可使菇畦内温度比膜外高出2-3℃,夜晚10时后打开薄膜,使温度迅速下降。连续几天,原基就会大量暴露出菌筒表面,发育成菇蕾。

  2.控制菇场湿度。转色后,初期维持菇畦相对湿度在85%左右,随着大量菇蕾分化出菇盖、菇柄后,降低空间相对湿度至80%左右。

  3.适宜创造干湿差(菌筒含水量)。秋菇前期,菇筒内部含水量较充足,完全能满足第一批菇子实体生长的需要,不用浸水催菇。第一批菇采后,停止喷水,掀膜通风,让菌筒表面干燥1-3天,再盖上薄膜提高畦温,促进菌丝生长。2-3天后,采后留下的菇穴会发白长出菌丝。这时再喷水增湿,掀膜通风,促使下一批菇生长。

  4.保证通风,减少畸形菇。气温在23℃以上,每天早、中、晚各通风1次;气温在18-23℃,早、晚各通风1次:气温在17℃以下,每天通风1次即可。要在给足水分的前提下,保证在子实体生长期间有足够的新鲜空气。

  5.预防杂菌感染,延长菌筒寿命。可在地板、墙壁、菇架上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也可用1%漂白粉溶液冲刷地板,以防止杂菌侵染。(农家科技)

 

 上一篇:晚播小麦要高产肥水管理是关键

 下一篇:玉竹紫轮病的防治方法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鲁CP备11033178号-1

主办: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电话:0534-2321660 地址:德州市德城区德兴中大道926号